米兰官方,(中国)网站首页

优秀的地大毕业生:一路星光,怀揣梦想再启航

发表时间:2023-07-05     点击:次     编辑:张冰

地大新闻网讯 (记者 孙彦钦 学生记者 钱成果 黄薇霞 赵子瑶 唐晓 王博宗 张宏燕)“仲夏蝉鸣游子意,木棉花开毕业季。”时光如剑,将青春淬炼:有人潜心科研,在各自领域再就非凡;有人热心志愿,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有人“退伍不褪色”,在校园续写保家卫国的情怀;有人敢闯会创,在创业的竞技场大展身手……曾经携梦踏进地大的他们已然全副武装,准备再启征程。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奋斗故事。

程晓钰: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程晓钰是环境学院2023届博士毕业生,毕业后留校进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硕博连读期间,她在专业领域共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6篇,以骨干人员身份参与国家重大研究计划1项,面上项目1项。

在步入学术之林的道路上,她的身边不乏热爱学术的引路人。2013年,程晓钰考入我校环境学院生物科学菁英班。本科期间,她加入了学院团学联的科技实践部。在协助组织科技论文报告会、环境科学论坛等一系列学术会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一群优秀的师兄师姐,见识了在当时对她而言十分先进的技术,科学研究的种子也悄悄在她心里埋下。“参加科技实践部锻炼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也逐渐让我找到了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更坚定了我继续深造的信心。”程晓钰说。

在勇攀学术高峰的征程上,她有着最坚定的支持者。硕博期间,程晓钰专攻洞穴作为甲烷汇的微生物作用研究。程晓钰介绍,洞穴作为潜在的大气甲烷汇,研究其内高亲和性大气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组成及潜在代谢功能,是积极响应我国“双碳”政策,有助于提高我国在“碳减排”博弈中的国际地位。每当程晓钰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可行性向导师王红梅教授汇报时,导师对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去做吧,我支持你。“在我的研究遇到困难时,王老师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我。”程晓钰回忆,“王老师经常会带我们出去交流访问,把我们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她的科研伙伴们,为我们提供广阔又便捷的学术交流平台。”就这样,原本六年的硕博培养计划,她只花了四年的时间便完成了。她的博士毕业论文就是基于这四年的研究成果撰写而成,并获校级优秀博士毕业论文提名。

为了拓宽学术视野,她决定去更大的世界看看。2021年10月,程晓钰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荷兰皇家科学院生态研究所进行为期14个月的联合培养。在那里,她克服了新冠疫情、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和志同道合的学者们一起探讨、研究、合作。研究所的包容性令程晓钰印象深刻,“研究所里大多是过来访学的老师、交换生,学术交流时常会有意外的碰撞,良好的学术氛围让我收获颇丰”。

程晓钰的博士后研究方向是通过地球极端环境类比结合地外环境,模拟共同探究熔岩管道内微生物变化,进而服务于天问三号地外生命探索。她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你一定能够成为你想要去成为的人”,坚定信念,一切都能得偿所愿。

马晓晨:不会写歌的吉他手不是一名好的地质学博士

时光匆匆,转眼又到了毕业季。来自海洋学院地质学专业的博士毕业生马晓晨迎来了他在地大的第三次毕业。从本科学习,继而攻读硕士学位,到如今取得地质学博士学位,对地质奥秘的好奇心推动着马晓晨在地大度过了12年非凡的地质求学之旅。

攻读博士学位阶段,马晓晨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华南鄂西新元古代重大转折期的年龄约束及其地质意义,针对新元古代成冰纪和埃迪卡拉纪的年代学和古气候古地理进行研究。马晓晨表示,他的导师王家生教授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忘研究初心,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出成果才是硬道理。”在王家生的指导下,马晓晨在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第一作者文章4篇。

马晓晨一面是手拿地质锤、野外探石头的地质学博士,一面是轻拨吉他弦、动情歌唱的原创音乐人。从小学开始就种下音乐梦想的马晓晨,求学之余,最常做的事就是抱着自己心爱的吉他自作自弹自唱。“我同时参加过学校建校六十周年和七十周年的校庆文艺晚会,这是我特别自豪的事情。”马晓晨介绍,在研究生阶段,他创作的原创歌曲获得了湖北省“寻找长江新星”歌唱新星选拔赛的冠军;原创歌曲《地质人》《我和我的老师》获评全国优秀校园歌曲,并在中央电视台CCTV-3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

毕业后,马晓晨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青海,在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工作,实现为青海发展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视察青海,提出要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我的专业同盐湖矿产资源开发十分契合,青海给了我从事盐湖科研工作的平台。我想扎根在青海,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马晓晨说。

12年地大求学之旅已画上句号,明媚灿烂的未来在向着马晓晨招手。他希望他自己能够不负地大“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不忘初心,一步步实现人生的梦想。

张贺:在尝试中成长,砥砺前行

她是连续三年一等奖学金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曾获得校级“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她积极参与导师罗辉教授的课题研究和《社会组织管理》的撰写并顺利出版。她,就是公共管理学院2023届硕士毕业生张贺。

研究生阶段,张贺始终过着充实且忙碌的生活。她成绩优异,在科研方面,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了SCI期刊论文1篇。除此之外,她还参与了很多学生工作:先后担任校研究生会新媒体中心总负责人、校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并参与筹备了研究生十佳歌手大赛、研究生篮球赛、读书日等活动。这不仅为她的研学生活增添了鲜艳的色彩,也在一次次的磨练中提升了工作能力。

时光的河入海流,终是到了毕业的时候。和其他毕业生一样,张贺也为就业还是升学而苦恼。张贺说:“在做选择前,要尽量拓宽自己的选择范围。”因此,她积极尝试,参加多场招聘会和求职面试,参加了国考、选调生、事业单位和高校招聘等考试,在不断扩宽视野的同时,越来越清晰自己想要什么。最后,她认为自己的专业与辅导员的岗位要求匹配度较高,并且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让她产生了“换一个身份,接着为学生们做实事”的想法。

凭借着优秀的履历,张贺成功拿下了东北石油大学专职辅导员岗位,选择回到自己的本科学校成为一名辅导员。张贺说,回到自己的母校工作让她心潮澎湃。她一定会把“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的校训存放在心间,在新的岗位上不断进取、勇于担当,扛起责任、砥砺笃行。

谈到对未来的规划,张贺坦言:“尽快适应并熟悉辅导员工作,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下一阶段的目标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抓住机会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争取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李乐:慢慢来,总会看见曙光

李乐是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本科期间曾获2019年米兰官方,(中国)网站首页“创业之星”“创业先锋”“校级优秀学生”等校级荣誉;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赛金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等。

李乐在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目前,他所创办的武汉市松木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湖北省青年创新创业板上市,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等。从学生作业到上市产品,从产品设计模型到文创管理系统,李乐用了五年的时间,共服务校、企超500家,带动千人就业创业,公司年销售额达千万元。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大一时,李乐经常参加就业创业分享会,接触到了许多优秀学长及前辈,咨询学习相关创业经验。由于对艺术设计、文学等领域有着浓厚兴趣,加之近几年文化艺术、创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创业热情的驱使下,李乐选择了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方向。

创业路漫漫,在此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在创业初期,李乐并没有平衡好学习和工作,经常在学习时想到工作,工作时又想到学习。“两者交叉在一起让我很混乱”,李乐说。之后他坚持写计划,根据时间期限及事情重要性去规划优先级,把事情分等级罗列好。此外,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困难,当时的李乐只能减少人力,身兼数职,并在这期间不断地向前辈们学习、摸索经验。到2022年底,公司已累计申报了20余项相关发明和专利并申请相关商标,斩获了数百万天使轮投融资。

创业是一个持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李乐表示,“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不要害怕失败或错误,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慢慢来,总会看见曙光。”

松木是坚固而持久的木材,李乐希望自己付出的努力与艰辛也能如松木般坚韧恒久,在文化创意产业里稳固且长远地发展,“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勇于追求梦想,勇于努力奋斗。”

夏益骏:也无风雨也无晴

夏益骏是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2023届本科毕业生,是我校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及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毕业后将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进行支教,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夏益骏用一句诗来概括自己的大学生活:“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2019年,他积极响应号召参军入伍,并获多项荣誉。2020年因表现突出,记“嘉奖”一次。复学后,即使遇到一些挑战,夏益骏仍严格要求自身,抓紧一切机会学习,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校期间,夏益骏获得过第二十九届科技论文报告会校级二等奖,第十四届“求真求实服务青年”信息调研大赛校三等奖,“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金秋诗词大赛一等奖等奖项,“70周年校庆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校“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

夏益骏积极参加志愿活动,曾参加湖北省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彩虹行动、暑期支教、义务家教等活动,参与家教活动60余次,连续两年被评为校“优秀志愿者”。2018年暑期夏益骏作为副队长带领的支教队伍,获得2018年湖北省关爱留守儿童彩虹行动“标兵团队”,2018年学习之路暑期社会实践校级优秀团队、校级一等奖等荣誉,相关事迹被媒体报道。

“志愿活动是我大学以来一直坚持做的一件事情,两次暑期支教经历和两年的志愿家教经历,我也初步了解了偏远地区教育的真实状况。既能用自身能力和所学帮到别人,也能一定程度上锻炼自己,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接下来,他希望圆满完成未来一年的支教任务。

翟丹阳:做火灾科学领域的生命守护者

翟丹阳是我校工程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目前已推免至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安全工程专业攻读研究生。她连续三年获评“校级优秀学生”“优秀共青团员”,获得国家奖学金等6项奖学金。

2019年发生了一场震惊全国的大火——四川凉山州大火,30多位救援人员在火场中牺牲。这令刚入大学的翟丹阳十分动容,她也因此萌生了在火灾安全领域深耕下去的想法,决心做火灾科学领域的生命守护者。

“才能是可以培养开花的,灵感是可以雕琢打磨的。”大学四年,她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不断打磨历练自己,为着心中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翟丹阳表示,在参加过的大大小小的竞赛中,令自己最印象深刻的无疑是互联网+比赛。当时参赛时,他们的项目并不突出,再加上是纯本科生团队,老师们都没有太大的信心。“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无论成败,收获最重要。”带着这样的想法,翟丹阳带领团队在炎炎暑假开始备赛,每一天都是超过12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翟丹阳带领的团队也成为工程学院首个斩获国铜奖的纯本科生团队。

作为“纳能绿建”创始人,她成立武汉纳能绿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她与众多党员一起,深入中小学校,开展安全知识科普活动;作为负责人,她带领团队斩获大大小小的奖项;她参与研发具有相变储能性能的节能板材,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谈及未来,翟丹阳希望在进入清华攻读研究生后能够在国外继续深造,从一个学生变成真正的“应急人”,为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全贡献力量,做“火灾科学领域的生命守护者”。

邱娇玲: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头是春山

邱娇玲是机械与电子信息工程2023届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她担任学校招生与学籍管理办公室学生助理、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团委、科创中心负责人等职务,曾获学校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学校第十七届机器人大赛二等奖、机电学院“电信杯”一等奖等奖项,也获得“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机电学院十大影响力人物”等荣誉称号。现已被省属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单位录用。

邱娇玲是个拥有多重身份的女孩。她是一名党员,关心时政,认真学习,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为人民、为社会服务为奋斗目标。她是热心的志愿者, 在疫情期间,主动担任新冠疫苗接种志愿者,在接种现场负责流程指引、维护秩序等工作。她说:“为师生服务,我有种自豪感和使命感。”她也是手工爱好者,空闲时间经常做各种手工作品。“一个好的作品经常需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这个爱好培养了她的专注力。

治国先治水,水安则民安。求职期间,邱娇玲在多个求职岗位里选择了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从事水利信息化工作。“于我而言,我非常珍惜每一次求职机会。近几年洪水暴雨事件频发,无情的洪水毁掉了很多家庭。我的家乡也遭遇了特大暴雨袭击,为此我想要做点什么,所以选择了投身水利行业。”

自律且坚韧的女孩,永远都在按着自己的目标前进。邱娇玲的专业是电子信息,水利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大四实习使她有了初步了解,她将继续学习水利知识,尽快熟悉业务,成为一名优秀的水利信息化工程师。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头是春山。离别之际,邱娇玲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勇于挑战,尝试不同,主流的选择不一定适合自己。明确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坚定地朝着目标努力。”

方知雨:志在四方,扬帆起航

方知雨是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3届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获校级十大标兵学生。毕业后,他将前往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深造。

在学习上,方知雨勤奋刻苦,敢于钻研。他的所有实践类课程均取得90分以上的成绩,在所有学年的综测测评中均排名第一。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参加科研项目,课题省级大创立项审批通过,在院、校科报会中获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在“互联网+”大赛中获省赛银奖1项,省赛铜奖1项。

方知雨在播音朗诵和平面设计方面也颇有心得。2021年,他获评学校“金话筒”奖;曾两次登台弘毅堂,为压轴节目担纲配音;在第三届湖北省高校“寻找最美之声”中华经典美文诵读大赛中获省级二等奖;曾受学校大创中心、环境学院等单位邀请实地开展PPT制作培训讲座;为各类宣讲会等活动设计海报,覆盖人数超过2000。

“走出舒适圈,趁着年轻去多走走多看看,人生嘛,就是要有不一样的体验。”方知雨在提到出国留学时说。回顾过往,他说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突破自己,去成就不一样的自己。从自身出发,方知雨说自己虽然是一个很害怕陌生环境的人,但他总是愿意去挑战自己。脚踏实地,志存高远,他留恋着每一寸他脚步丈量过的土地,也收获着每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谈及未来,方知雨信心满满,无论是学业还是爱好,他认为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激情。“无论何事都要精神饱满地去完成,这也是生命的意义。”“平静的水面养不出好的水手”,方知雨永远心怀热忱,志向四方,永远身在征途。(编辑 孙彦钦 审稿 陈华文)

最新动态